合成油的優勢
談起機油分類,人們習慣于將占機油90%比例的基礎油分為礦物油和合成油兩種。
礦物油是從原油中通過物理的方法得出的,煉制較簡單,能滿足大多數發動機的性能需求。
二次世界大戰時由德國人所發明的合成油在本世紀開始大行其道,在歐美發達國家,汽車大部分用上了全合成機油,其換油周期最長達到了3年,在發動機的保護以及在節能、環保方面顯示出特別的優越性。
合成油是通過化學合成或精煉加工的方法獲得的,其工藝復雜,煉制成本高昂,擁有礦物油不可比擬的優勢:合成油的黏度指數更高,所以黏溫特性更好,高溫時潤滑更充足,低溫下流動性好(室溫條件下外觀感覺比同級別礦物油稀)。
同時用合成油調配的機油抗氧化性更強,大大地延長了換油周期,雖然在機油上增加了投入,但減少了更換機油和濾清器的次數。合成油因其蒸發損失小,所以機油消耗低,減少了添加機油的繁瑣,并且能更好地保護三元催化器等昂貴的廢氣控制系統部件。
此外,合成油適用于更高負荷的發動機,并且擁有更強的抗高溫抗剪切能力,在發動機高速運轉下,機油也不會損失黏度,對發動機的保護更全面。其分子排列整齊,抵抗外來變數的能力自然很強,因此合成油品質較好,其對熱穩定、抗氧化反應、抗黏度變化的能力自然要比礦物油強得多。
合成油的成分
1 碳酸鈣添加劑
汽油和空氣燃燒生成氧化硫及氧化氮,它和水混合后生成硫酸和硝酸,磨損部件。此類磨損需要有中和劑來中和酸,讓清潔分散劑附合在微小碳酸鈣分子上,均勻分散在機油中,可以提高中和酸的能力。
2 分散添加劑
汽柴油燃燒不完全形成灰煙,將造成機油黏度增加,形成沉淀物阻礙油路和過濾器。所以必須在機油中加入分散添加劑來防止灰煙凝結成塊狀,避免其危害引擎。
3 清潔添加劑和無灰分散劑
抑制活塞沉淀物和油泥的產生,并將發動機低溫啟動時曲軸箱和循環油路中生成的油泥分散于機油中。
4 抗氧化劑
減緩機油的氧化和老化變質,達到延長油品壽命和保護機器的目的。
5 黏度指數改進劑
可以做到低溫啟動時機油有較低的黏度,快速到達機件表面,保證發動機不受磨損;而高溫時有良好的油膜,保證發動機的正常運轉。
6 抗磨劑
使金屬表面形成一層化學反應膜,能夠防止金屬表面擦傷和熔焊,從而保護發動機運轉。
7 防銹劑
防銹劑的極性基因對金屬表面有很強的吸附力,在金屬表面形成緊密的單分子或多分子保護層,防止腐蝕介質與金屬接觸,起到防銹作用。
8 抗乳化劑
機油在使用過程中會受到水的污染,水會乳化機油。因此加入抗乳化劑后,能改變油與水之間的接口張力,使水和油快速隔離。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合成油都能具有上述明顯優勢。許多合成機油因配方和基礎油質量問題,其性能可能并不比礦物油強多少。擁有穩定的合成油煉制工藝和高水平的配方,其合成油才能有優異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