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度
密度是反映產品組成的理化指標,與其傳熱性能無關。
2、粘度和運動粘度
粘度是導熱油最基本的性質,一般以運動粘度表示。
導熱油的運動粘度表明液體的運動阻力,決定了在一定溫度下液體的流動性和泵送性。導熱油對運動粘度的要求,沒有嚴格的界限,不同類型和牌號的導熱油是可以不同的。
粘度隨油品餾程和精制深度不同而不同,在使用過程中,通過粘度變化來判斷油品的變質情況,超過20%說明導熱油的變質情況應引起重視或報廢。
3 、凝點
凝點是指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將試管內的油冷卻并傾斜45度,經過一分鐘后,油面不能移動時的最高溫度。凝點和低溫粘度決定了導熱油的低溫流動性。我國低粘度基礎油的凝點指標一般在-9―-15℃,基本可滿足黃河以南地區的需要,對高寒地區應選用更低凝點的導熱油。
4 、閃點
閃點是指在規定條件下加熱油品,隨油溫升高,油蒸汽的濃度也相應增加,當油蒸汽的含量達到可燃濃度,移進火焰出現閃火時的最低溫度稱作油品的閃點。
閃點有開口與閉口之分。
閃點是導熱油的安全性能指標,表明在運行中的導熱油遇明火或靜電發生燃燒或閃爆的可能性。一般導熱油的閃點在180℃以上。
5 、燃點和自燃點
燃點是指油蒸汽與空氣所形成的混合氣體,當與火焰接觸時連續閃火5秒以上的溫度點。自燃點是指油蒸汽與火焰無須接觸即能自行燃燒的溫度點。
油品的燃點比閃點高,比自燃點低。
燃點和自然點也是油品的安全性指標。
導熱油的燃點一般在240度以上,自然點在360度以上。
6、銅片腐蝕
腐蝕是指導熱油中含有的腐蝕性物質在試驗條件下油品中氧化物對金屬銅片所引起的腐蝕程度。
導熱油的銅片腐蝕是指在100℃、3h銅片腐蝕1級為合格。
導熱油的銅片腐蝕也反映了基礎油的精制深度和油品的檔次高低,腐蝕不合格就基本能說明油品是有問題的。
7、水份
經過充分加工精制的導熱油是不含有水份的,如含有水份,就會使油品呈渾濁或乳化狀,一般情況導熱油的水份為痕跡。
導熱油中如混進水分,加熱至100℃會汽化,造成急劇膨脹,操作不平穩,因此導熱油的水分應嚴格控制。試驗方法為微量水測定法。
8、硫含量
硫含量與產品的精制深度相關。導熱油如硫含量較高,使用中可能造成設備的腐蝕。
9、氯含量
氯含量與產品毒性相關,氯化物有很強的致畸性,指標為不大于0.01%。
10、中和值或酸值
導熱油的中和值或酸值是指中和1克油品中的酸性物質所需的氫氧化鉀的毫克數,酸值是有機酸和無機酸的總和。
根據中和值及酸值的大小可以判斷酸性物質的含量,值越大,說明油品中酸性物質就越多,也是判斷導熱油氧化變質的主要指標之一。
11、 殘炭
殘碳是指在導熱油中不通入空氣的條件下,加熱使其蒸發、分解和焦化,排出燃燒的氣體后所剩的黑色殘留物,用重量百分數表示。
殘炭是反映基礎油精制深度的指標。殘炭高的產品,稠環芳烴等重質成分含量也高,產品顏色深,熱穩定性也差。
殘碳也反映了導熱油在熱氧化條件下的生焦程度,也可判斷導熱油的變質情況,超過1.5%則說明油品到了報廢的程度。
12、餾程
餾程是反映導熱油沸程范圍的寬窄。蒸餾切割范圍越窄,熱穩定性也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