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潤滑油市場發展30年來,無論是營銷推廣還是企業自身成長上,統一潤滑油的路可以說順風順水,但也危險重重,今天就來說一下統一潤滑油成長路上的四個轉折點,統一潤滑油是怎樣一路走來的。
四個轉折點
統一潤滑油成立初期是在潤滑油行業起步階段,那時候對于統一潤滑油來說資源都掌握在別人手上,如何獲取資源,如何在初期就能有資源進到企業,是統一潤滑油一直思考的事情但統一潤滑油也深深的知道資源已經沒有那么緊張,規模越大,拿到的價格越實惠,技術才是根本,是隱藏在產品背后的重大推手,這時候統一潤滑油就斥巨資成立了統一潤滑油黑科技實驗室T-lab,一邊抓資源,一邊搞技術,兩條腿一起路,速度快,還平穩。那時候特種油、工業油都還沒有太大的應用之地,但統一潤滑油有先見之明,關起門就搞起研究,民營企業要做的是提高技術,再把技術轉化為用戶聽得懂的“好處”或“優勢”。
隨著統一潤滑油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到了前中期的統一潤滑油深知技術好,沒有推廣怎么行,于是就有了大名鼎鼎的“多一點潤滑,少一點摩擦”響徹大江南北,統一潤滑油也深深知道包裝宣傳隨著國外營銷理念的傳遞,重視產品賣點、營銷差異是必經之道,即便是國內潤滑油企業包裝五花八門,層出不窮,但統一潤滑油還是脫穎而出,營銷是一個企業不能缺少的市場手段,這時候統一潤滑油靠廣告,快速崛起,也讓無數的潤滑油企業試水投放廣告。根據市場變化包裝創新、企業改頭換面,讓很多潤滑油同行企業羨慕不已。
到了統一潤滑油發展的中后期,因為統一潤滑油的用人之道,讓許多民營企業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這也是統一潤滑油發現市場做大,人才是一個企業進步的關鍵,統一潤滑油的一把手李嘉意識到,統一潤滑油的今天不是僅僅靠靠他個人或某些人做出來的,流失的人員也是不可避免的,某個崗位的人才更不能擁有一整個團隊的力量,好比一個人才到了企業后,并不能快速拿出系統方案,甚至一套產品的規劃、設計,人才也是需要被培養的。
當統一潤滑油走到今天,發現時代的更迭,從產品到設計到包裝到運營的創新進入了瓶頸,這個幕后英雄近五六年來是不是走到了民營潤滑油企業的迷茫期?同樣統一潤滑油不想模仿別人的包裝或賣點,琢磨著就似乎看到了競爭的核心是系統化運營。統一潤滑油關注市場,貼近用戶,從產品研發階段,去考慮未來的銷售,所以有了ip包裝,有了電商運營,有了中央廚房甚至是能效潤滑的理念在決定著統一潤滑油的銷售路不同凡響,經過革新,也全面梳理了各環節的利益不盲目跟隨社會熱點,踏踏實實做產品、做服務,做運營。在這樣流量分散的年代唯有創建良好的服務品牌,發展中尋求彌補、創新、改進才是正道。
洞察人性,滿足需求是統一潤滑油配合市場前進的舉措,未來統一潤滑油的路還有很遠“產品為王”的年代也才剛剛到來。